「杜甫」诗词全集(1144首)

1

《句》

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见《合璧事类》)
小桃知客意,春尽始开花。 展开全文
(见《合璧事类》)。
收起
2

《阙题》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3

《九日登梓州城》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展开全文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收起
4

《又送》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展开全文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收起
5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展开全文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收起
6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近,空然惜别离。 展开全文

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收起
7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展开全文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
夜台当北斗,泉路著东吴。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流恸嗟何及,衔冤有是夫。
道消诗兴废,心息酒为徒。
许与才虽薄,追随迹未拘。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会取君臣合,宁铨品命殊。
贤良不必展,廊庙偶然趋。
胜决风尘际,功安造化炉。
从容拘旧学,惨澹阴符。
摆落嫌疑久,哀伤志力输。
俗依绵谷异,客对雪山孤。
童稚思诸子,交朋列友于。
情乖清酒送,望绝抚坟呼。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
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收起
8

《放船》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展开全文

村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收起
9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
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展开全文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
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收起
10

《愁坐》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展开全文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收起
11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展开全文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收起
12

《客旧馆》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展开全文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收起
13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展开全文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收起
14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黄鹂并坐交愁湿,
白鹭群飞大剧干。 展开全文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收起
15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展开全文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收起
16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展开全文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所过频问讯,到日自题诗。
收起
17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展开全文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
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收起
18

《送窦九归成都》

文章亦不尽,窦子才纵横。非尔更苦节,何人符大名。 展开全文

读书云阁观,问绢锦官城。我有浣花竹,题诗须一行。
收起
19

《柳边》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展开全文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收起
20

《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展开全文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收起
分页导航关闭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作者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