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诗词全集(88首)

1

《句》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展开全文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第二卷。
收起
2

《两仪殿赋柏梁体》

绝域降附天下平,八表无事悦圣情。云披雾敛天地明。 展开全文

登封日观禅云亭,太常具礼方告成。
收起
3

《赐魏徵诗》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4

《辽东山夜临秋》

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崖阴。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展开全文
收起
5

《赋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展开全文
收起
6

《赋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7

《咏小山》

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8

《探得李》

盘根直盈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
9

《赋得弱柳鸣秋蝉》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10

《赋得临池竹》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11

《赋得临池柳》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12

《赋得早雁出云鸣》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13

《咏弓》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14

《咏烛二首》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展开全文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收起
15

《天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

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16

《饯中书侍郎来济》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 展开全文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收起
17

《宴中山》

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 展开全文

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
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收起
18

《琵琶》

半月无双影,金花有四时。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 展开全文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
收起
19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展开全文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
收起
20

《赋得残菊》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展开全文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收起
分页导航关闭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作者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