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全集(60首)

1

《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 展开全文
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收起
2

《谒金门·春又老》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 展开全文
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
收起
3

《生查子·雨打江南树》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展开全文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收起
4

《清平乐·留春不住》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展开全文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收起
5

《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展开全文
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收起
6

《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 展开全文
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
收起
7

《望江南/忆江南》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 展开全文
三宝共住持。 。
收起
8

《望江南/忆江南》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展开全文
能智又能悲。 。
收起
9

《望江南/忆江南》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 展开全文
了法更无疑。
收起
10

《望江南/忆江南》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 展开全文
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收起
11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展开全文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收起
12

《南乡子·嗟见世间人》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 展开全文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
收起
13

《诉衷情·莫言普化祗颠狂》

莫言普化祗颠狂。真解作津梁。 展开全文
蓦然打个斤斗,直跳过羲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 。
收起
14

《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 展开全文
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收起
15

《诉衷情·茫然不肯住林间》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 展开全文
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收起
16

《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 展开全文
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
收起
17

《诉衷情·常时黄色见眉间》

常时黄色见眉间。松桂我同攀。 展开全文
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怜水静,爱云闲。便忘还。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收起
18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展开全文
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收起
19

《清平乐·云垂平野》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 展开全文
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收起
20

《雨霖铃·孜孜矻矻》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展开全文
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
收起
分页导航关闭
1  2  3    下一页   
关于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