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
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
君归芳已歇。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 惜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念离乡远行的男人,希望他早日回来,但实际上不可能回来。诗中“君归芳已歇”一语,充分流露了“美人迟暮”的感情。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这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一类。魏晋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往往有一个特点:总是围绕着“古辞”(汉乐府)打转转,或拟古辞,或以古辞为引子生发开去(当然也有弃古辞于不顾而自铸伟辞的)。这种从古辞中寻找“母题”使创作上有所依傍的作法,已形成一个程式。南朝诗人写乐府诗虽然也依这一程式,但却出现另一种倾向,他们有时撇开汉乐府古辞,而直接上溯到《楚辞》中去寻找“母题”。比如,南齐王融和萧梁费昶都写过一首《思公子》,中心题旨就是采自《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谢朓的这首诗也属于这种情况,其“母题”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就是说,诗人的创作灵感获自《楚辞》,而所写内容则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在古老的“母题”之中,贯注了活生生的现实内容。
春天,绿草如丝,葱葱茸茸,蔓延大地,绘写出一派绿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绿的氛围,红的点染,在鲜明的对比之中,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窈窕少女,目睹此景,心伤离情,不禁怦然心动,情思缱绻,不无惆怅地发出了感叹:“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意谓:且不要说心上的人儿不回来,即使等到他回来,那绚丽的花朵早已凋谢了,那大好春光早已白白地流逝了,我那美妙的年华也早巳悄然飘去了。红颜难久持。这里,诗人不主要写少女如何急切地等待着情人,如何急不可耐,而是着重写她对于红花的珍惜,对于大好春色的留恋,由此描写出她思君、恋君的春一般的情愫,流露了“美人迟暮”的怅然之情。如此写来,就把主人公的心态从一般的少女怀春,从感情的倾诉和宣泄,升华到了一种对春的珍惜、对时的留恋的理性高度,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这样,从景的描绘,到情的抒发,再到理性的升华,三者水乳交融般地融汇在一起了。所以,这是一首充满了生命意识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诗。
诗虽短小,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体现了齐梁间诗歌创作雅俗结合的一种倾向。首先,从《楚辞》中生发出来的母题,显而易见带有文人的雅、艳色彩,暗示了它与文人文学的关系;但诗人却用南朝乐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诗歌形式,来表现这一古老“母题”,这便将原有华贵、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使之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清思婉转,风情摇曳的特色。其次,诗写春的景色逗引起春的情思,因景而生情,情景相生,短章逸韵,风姿绰约,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本色,是“俗”。然而在描写笔法上却颇具匠心,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另外,诗的用韵也值得一提。诗用仄韵,短促,急切,对表现出主人公惜春、惜时的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呈现出语浅意深、韵短情长的艺术风貌。
相关诗词
1
[先秦]
诗经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1]兮 展开全文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2]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收起
2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展开全文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收起
3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展开全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收起
4
[唐]
韩愈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
[宋]
刘克庄

《莺梭》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6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展开全文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收起
7
[唐]
刘禹锡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
[宋]
张轼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