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分类标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的诗。作者写他平日生活很不愉快,便和友人携手出游。看到水中的鱼戏荷动、林间的鸟散花落,很有兴致,心中的苦闷也就得到了暂时的排遣。东田:《文选》李善注说:“朓有庄在钟山,东游还作。”这首诗就是他去别墅游览回来之后作的。东田在钟山下面。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相关诗词
1
[南北朝]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展开全文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收起
2
[南北朝]
谢朓

《落日怅望》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展开全文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收起
3
[南北朝]
谢朓

《江上曲》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展开全文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收起
4
[南北朝]
谢灵运

《游南亭》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展开全文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收起
5
[南北朝]
谢灵运

《石门岩上宿(夜宿石门)》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展开全文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收起
6
[南北朝]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展开全文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收起
7
[南北朝]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展开全文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收起
8
[南北朝]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展开全文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收起
顶部